人類的起居方式有兩種,壹種是席地而坐,另壹種是垂足而坐。兩千年來,中華民族慢慢地由席地而坐轉(zhuǎn)變?yōu)榇棺愣?。中國傳統(tǒng)家具的發(fā)展是伴隨著人們起居方式的變化而逐漸演變的。傳統(tǒng)家具的發(fā)展,從低矮型到高坐型,可分為四個歷史階段:席地而坐的前期家具(商周、春秋戰(zhàn)國、秦漢);過渡時期的家具(魏晉南北朝、隋唐五代);垂足而坐的後期家具(宋代、元代);鼎盛時期的明清家具(明代、清代)。
本文論述的明式交椅,東漢時期就有記載,從東漢到明清,是中國完成起居方式變化的壹個漫長過程,交椅在其中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明式交椅的造型優(yōu)美流暢,它的演變經(jīng)歷了從秦漢時期開始出現(xiàn)的胡床,到隋唐時期的交床,再到宋元時期的太師椅,形成了明清時期的交椅。本文主要從古代家具發(fā)展的四個歷史階段解析交椅的歷史演變過程,探討交椅在中華民族起居方式變化中的作用。
席地而坐時期的胡床
席地而坐時期包括商周、春秋戰(zhàn)國、秦漢。在東漢時期出現(xiàn)了由少數(shù)民族傳到中原地區(qū)的胡床?!夺釢h書·五行誌》:“靈帝好胡服、胡帳、胡床、胡座、胡飯,京都貴戚皆競為之”。說明在漢靈帝時期就出現(xiàn)了胡床 。明式交椅起源於胡床。交椅是前後腿相交為軸,坐面能折疊的椅子?!耙巍笔恰耙小?,倚靠,凡是帶有靠背、扶手,可以倚靠的這種坐具,稱之為椅。
圖1 帶踏床交杌
胡床也稱為交杌,指的是腿足相交的杌凳,俗稱“馬紮”。交杌的基本形式由八根直材構(gòu)成。雖然交椅是由交杌演變而來的,但在使用過程中,由於交杌的實用性和普及性,它的形制壹直都沒有太大改變,只是局部的裝飾構(gòu)件越來越豐富。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轉(zhuǎn)變過程中,交杌壹直留存於世並發(fā)揮著它的功能。交杌的形制有小交杌、無踏床交杌、有踏床交杌、上折式交杌四種。其中,有踏床交杌的杌面及杌足之下的橫材是用四根方材,杌足是用四根圓材,但在穿鉚軸釘?shù)牟课唬蛔銛嗝嬉彩遣捎梅讲?,以增加強度。交杌的踏床兩端留出圓軸插入杌足端部的卯眼,使踏床成為壹個可以拆卸的附件。交杌在折疊時,踏床可以取下或翻轉(zhuǎn)過來,便於攜帶。上折式交杌的杌面是用可以折疊、中間裝有直欞的木框構(gòu)成。在交杌折疊時,需要杌面向上提折(如圖1、2所示)。胡床壹般流行於宮廷和貴族之間,是在戰(zhàn)爭和狩獵時使用的家具。因此便有了“踞胡床,垂足而坐”的說法。這說明當時在社會的上層,胡床的出現(xiàn)已經(jīng)開始影響人們的起居方式,少數(shù)人開始垂足而坐。
圖2 上折式交杌
過渡時期的交床
過渡時期家具的時間跨度大概包括魏晉南北朝、隋唐五代。南北朝時期,椅、凳在貴族家中已經(jīng)使用,盡管當時的坐具已經(jīng)具備了椅子、凳子的形狀,但當時沒有椅、凳的稱謂,人們還稱為“胡床”[6]。從宋代臨摹的《北齊校書圖》中可以看出,交杌在長期的使用中壹直保持著原有的結(jié)構(gòu)。(如圖3所示)
隋代因為忌諱說“胡”字,而且這種椅子的特點是木頭的雙腳交叉,張開後才能平穩(wěn),所以改名為“交床”。明代的程大昌曾在《演繁露》中提到:“交床以木交午為足……足交午處復為圓穿,貫之以鐵,斂之可挾,放之可坐;以其足交,故曰交床?!薄敖晃纭敝钢虚g交叉,“交午處”是指胡床腿部中間交叉的位置。交床在唐代的家具使用中已經(jīng)普及。例如唐代李白的《靜夜思》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(xiāng)”。指的應該是當時的交床,而不是現(xiàn)在用於睡眠的床。
圖3 《北齊校書圖》
在過渡時期,胡床的稱謂改為交床,但是形制並沒有變化。唐代以後,椅子的使用逐漸增多,椅子的名稱被廣泛使用,交床才從床的品類中分離出來。交床屬於椅凳類家具,在使用過程中逐步影響著人們的起居方式變化,並促使案和桌等高足家具的出現(xiàn),為形成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起到推動作用。
圖4 南宋佚名《水閣納涼像》太師椅
垂足而坐時期的太師椅
垂足而坐的形成時期主要是在宋代和元代。宋代的高承在《事務(wù)紀原》中引《風俗通》的話說:“漢靈帝好胡服,景師作胡床,此蓋其始也,今交椅是也?!闭f明在宋代,出現(xiàn)了交椅的稱謂。宋代圓搭腦型交椅是將壹帶柄荷葉形托首插於椅背後,可供人仰首休息,這就是宋代所謂的“太師椅”。宋代太師椅是宋代交椅中較晚出現(xiàn)的壹種,它曾作為壹種家具新樣式流行於南宋?!端w納涼圖》中畫有壹位文人坐在帶荷葉托首的交椅上(如圖4所示)。宋代交椅中,除了帶荷葉托首的太師椅之外,其余交椅壹直被沿用至元明清時期。特別是圓搭腦型交椅在明清時期比較流行,是明清交椅的主要樣式。後來太師椅的稱謂還不斷發(fā)生了變化,例如明代所謂的太師椅其實指的是圈椅,而清代的所謂太師椅則指廳堂內(nèi)風格穩(wěn)重、尺寸較大的扶手椅。宋代人們的起居方式已經(jīng)轉(zhuǎn)變?yōu)榇棺愣?,高型家具形制也已?jīng)完備。宋代的太師椅作為交椅發(fā)展過程中的壹種形制,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。正是由於交椅形制的不斷發(fā)展和演變,才會形成明代造型優(yōu)美流暢的交椅。
圖5 交椅的部件名稱
宋、元時期皇室貴族外出巡遊、狩獵,都帶著交椅,因此交椅同時又被稱為“行椅”和“獵椅”,便於主人可隨時隨地坐下休息。在宋代,只有官員或有名望的人才有資格置備交椅。交椅在廳堂中主要是臨時陳設(shè),在室內(nèi)陳設(shè)中等級較高。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,交椅是身份、地位的象征。正因為交椅的特殊象征性,所以才有“坐第壹把交椅”說法。
鼎盛時期的明式交椅
鼎盛時期的交椅主要是指在明代制作的交椅。交杌加上靠背就是交椅,有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。直後背交椅的靠背和燈掛椅相似,圓後背交椅的靠背和圈椅相似,宋代稱為“考栳樣”,壹般都是采用金屬飾件加固連接部位。交椅由交杌演變而來,交椅的構(gòu)造比交杌復雜,其構(gòu)成的部件也有所增加,主要有“椅圈”、“靠背板”、“椅面”、“椅足”、“角牙”、“踏床”等。為方便理解交椅的形制和結(jié)構(gòu),下面對圓後背交椅的各部件進行介紹(如圖5所示)。
圖6楔釘榫連接
“椅圈”又稱“月牙扶手”,是指搭腦兩側(cè)向前下方延伸並與扶手融合成獨具特色的圓弧形,壹般由三接或五接構(gòu)成。靠著圓弧形的椅圈,雙手自然搭在扶手上,可讓背部與手同時得到放松。因此,椅圈的設(shè)計不僅具有美觀的作用,而且具有非常強的使用功能。椅圈的連接采用楔釘榫連接。楔釘榫是連接古典家具中弧形材料常用的榫卯結(jié)構(gòu),例如交椅、圈椅的扶手。它把弧形材料截割用上下兩片出榫嵌接,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邊形的楔釘,能使連接材上下、左右不錯移和緊密的接合連成(如圖6所示)。“靠背板”,略成“S”形,能與人體後背貼合,供靠背休息,所以稱為“靠背板”?!耙稳Α?、“靠背板”的設(shè)計,說明古代家具制作時,已經(jīng)考慮到人體工程學,並且運用到家具的形體設(shè)計上?!耙蚊妗?,交椅椅面的構(gòu)造與交杌的杌面相同,壹般由橫材與藤芯軟屜構(gòu)成。“角牙”,是指家具在橫材與豎材的連接處,為了起到加固和裝飾的作用,常在交角部位安裝各種樣式的角花板,形成三角形或帶轉(zhuǎn)角的部件?!耙巫恪?,交椅的腿足,可兩兩相交並可以折疊?!疤ご病?,又稱“腳踏”,是由設(shè)在正面兩椅足之間的面板以及面板下的牙子構(gòu)成。踏床面板上常有金屬裝飾件。面板兩端有探出的圓軸,可插入足端的卯眼中,這樣踏床就可以折起來。
圖7 圓后背交椅
交椅的形制中,圓背交椅是基本的,也是高等級的形制。另外壹種直背交椅,像躺椅,常用來休息。還有壹種是沒有扶手、光有靠背的交椅,也是用來休息用的,等級相對來說比較低(如圖7、8所示)。明式交椅經(jīng)過由胡床的演變和發(fā)展,從形制、結(jié)構(gòu)、材料、工藝技術(shù)等各方面,到明代達到了頂峰。
圖8 直背式交椅
結(jié)語
從胡床到交椅歷史演變的過程,是中國古典家具從低矮型家具發(fā)展到高型家具的過程,也是中華民族由席地而坐到為垂足而坐,轉(zhuǎn)變起居方式的過程。交椅在明代經(jīng)過發(fā)展和完善,形成了聞名世界的明式家具,在世界的家具歷史長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同時,交椅在中華民族完成起居方式的轉(zhuǎn)變中起到了推動作用。